子宮能用超強的能力孕育新生命,但同時也是脆弱的,產后的子宮恢復應該受到每一個女性的關注。那如何來判斷產后子宮的恢復情況?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恢復?該注意些什么?如果恢復不良又該怎么辦?
子宮的恢復包括:
一是宮體變化,隨著肌纖維不斷的縮復,子宮體積不斷縮小,產后1周縮小至約妊娠12周大小,產后10天子宮降至骨盆腔內,產后6周子宮恢復非孕期大??;分娩2-3日蛻膜淺層細胞退行性變、壞死脫落,形成惡露的一部分,深層保留的腺體和間質細胞增殖成為新的子宮內膜,產后3周除了胎盤附著處以外的子宮內膜基本修復,胎盤附著部內膜修復需約6周。
二是子宮頸下段,產后幾周內,被擴張、拉長的子宮下段縮復,恢復至非孕期的子宮峽部。
三是宮頸變化,產后2-3日宮口可容2指,產后1周宮口關閉,4周左右宮頸管恢復至孕前狀態。愈合后宮頸外口呈“一”字橫裂
如何來判斷產后子宮恢復的情況?
在胎盤排出之后,子宮會生理性收縮,具有對稱性和極性,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宮體(板球狀),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之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10-14天內,子宮變小到完全降入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一般情況下,惡露在產后4周即28天就會干凈。有的產婦拖的時間長一點,但正常情況下最長也不會超過42天。過了42天惡露還不干凈,則提示子宮縮復不良。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異味,整個恢復期惡露可達500ml,產后3天為紅色,4-14天淡紅色,14天后為白色。如果同時伴有量、顏色與氣味的變化,應首先警惕子宮疾病的存在,譬如胎盤殘留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和子宮胎盤附著面復舊不良,孕期或分娩時存在隱性感染而產后抵抗力低使感染上行從而導致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或子宮剖宮產傷口愈合不良等,都需要盡早到醫院就診,予以治療。
產后來月經是不是就說明子宮已經恢復好了?
產后第一次月經來得時間早晚與子宮恢復并無關系,而跟哺乳的情況有關。產后月經復潮及排卵時間受到哺乳的影響。
不哺乳的產婦通常產后6-10周月經復潮,產后10周左右恢復排卵。哺乳產婦月經復潮會延遲,有的在哺乳期間月經一直不來,而平均產后4-6個月恢復排卵。
換言之,哺乳婦女產后月經不復潮,也可能有排卵,夫妻同房會受孕,希望計劃生育的哺乳婦女產后月經不復潮也需做好避孕措施。
產后子宮恢復不良有哪些癥狀或表現?
產后如果子宮恢復不良,則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從正常的僅持續3天,延長至7-10天,甚至更長。
產后子宮恢復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產后子宮恢復不良的原因包括:
胎盤或胎膜殘留于子宮腔內;
合并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癥;
子宮過度屈曲;
多產婦因多次分娩使子宮纖維組織相對增多;
膀胱過度膨脹或膀胱經常處于膨脹狀態;
合并子宮肌瘤;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如貧血等。
產后復查子宮需做哪些檢查?可做哪些預防?
產后42天后媽媽和寶寶都要去醫院檢查的。媽媽主要是檢查一下乳腺、生殖道恢復情況、剖宮產者腹部切口恢復情況。產后復查子宮包括:婦科檢查及子宮B超。
預防措施上來說,在妊娠期間,應重視增強孕婦體質,糾正貧血,妊娠期恰當補充營養和控制體重增長,防治巨大兒和胎兒功能生長受限;產時自由體位,注意營養和休息,及時排空大小便,避免產程過長;正確處理胎盤及胎膜的娩出,檢查胎盤胎膜,娩出應當完整,注意副胎盤和胎盤局部缺損;為避免產后尿潴留,準媽媽于胎盤娩出后4小時內應及時排尿,若產后6小時仍不能自行排尿并診斷為尿潴留時,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導尿。
產后媽媽要注意休息和營養以及個人衛生,避免長時間仰臥位,并應早期下床活動,避免坐浴,清潔外陰;若確診為子宮后傾后屈位,每天應行胸膝臥位2次,每次15-20分鐘予以糾正;流血量多或長期流血不止者,應行B超檢查,如發現宮腔內有殘留物,應行清宮術;有感染發生,應在做宮腔內容物細菌培養的同時,開始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治療。
產后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子宮的恢復?
產后促進子宮恢復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及時排尿,一般在產后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潴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
二是產后盡早下床活動(順產后4-6h,剖宮產后12-24h),這樣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三是乳頭刺激幫助子宮收縮。在產后讓寶寶盡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不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四是子宮按摩,生產完后,當體力得到一定的恢復(一般在第二天)就要進行子宮按摩,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五是產后中藥足浴,促進子宮縮復。通過中藥的局部刺激,作用于足部相應的反射區,有助于避免剖宮產術后腹脹、腹痛、排便困難等不適,縮短禁食時間,利于傷口愈合,促進子宮收縮和產婦泌乳。
六是產后盆底修復儀,促進子宮恢復。有條件的產婦,可以通過產后盆底修復儀來促進子宮恢復,這種治療方法相對來說比單純的按摩或運動效果會更明顯,它采用ems電刺激原理,使用臨床認可的程序,通過陰道電極棒,對盆底肌施以柔和的電刺激,阻止盆底肌局部張力減退,幫助患者進行盆底肌鍛煉,增強患者的自主肌肉控制,從而帶動子宮的運動,并促進宮內淤血的排出,進而達到子宮的恢復的目的。
母乳喂養與產后子宮的恢復存在怎樣的關聯?
產后讓寶寶盡早吃母乳,刺激乳頭可以促進母體大腦垂體分泌 “催產素”,從而促進子宮收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另一方面,研究發現,促進子宮收縮的人體大腦垂體分泌的“催產素”,也可促進乳腺腺管的分泌,利于母乳喂養。
產后子宮修復操怎么做才能達到效果?
產后恢復體操可以幫助產婦進行骨盆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和骨盆肌肉群的功能恢復,使產婦及早恢復體形,樹立信心。
第1節:呼吸運動。去枕平臥,雙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部肌肉盡量收縮,呼氣時盡量放松。
第2節:提肛運動。吸氣時收縮肛門括約肌,呼氣時盡量放松。
第3節:臀部運動。吸氣時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縮,呼氣時放松。
第4節:抬頭運動。吸氣時下巴盡量上抬,呼氣時下巴盡量向胸部靠攏。
第5節:仰臥起坐。兩腿屈曲,雙手平伸,吸氣時盡量使頭和上半身抬離床面,并盡量靠向雙腿,呼氣時身體緩緩平躺。
第6節:腿部運動。吸氣時一腳底平貼床面曲腿,腳后跟盡量靠近臀部,呼氣時緩緩將腿伸直。然后換腿,動作同前。
需要提醒的是,產婦當中如有剖宮產者,那么在練習仰臥起坐這個動作時,需注意腹部傷口愈合情況,量力而行,鍛煉中以不累及傷口為準。產婦(順產者一天后,剖腹者三天后)可在床上進行產后恢復體操鍛煉,每天2次,每節做8個8拍。